畢達哥拉斯主義的由來

西元前六世紀,畢達哥拉斯(Pythagoras)出生於古希臘的薩摩斯島,青年時隨父親在海外經商,足跡踏遍埃及、巴比倫等第,他發現這些地區的數學只用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。

他從巴比倫帶回了一個定理,雖然不是他首先發現並運用,但是後人還是稱之為畢氏定理。

後來他在思想上離開實證主義,並轉變成神秘主義,和他的追隨者創立了畢達哥拉斯學派,崇拜自然數、有理數,認為宇宙一切事物都可以用自然數或兩個自然數的比來解釋。認為透過對於數的瞭解,可以揭開宇宙的秘密,更接近神。

畢達哥拉斯主義摘要

數字美學

畢達哥拉斯主義認為數字是美的,例如在禱文中認為1是純潔的,4是聖潔的,而10是萬物之母。

在美學中也提出了著名的黃金分割,認為長和寬具有一定比例的時候,矩形才是最美的。音樂的和諧和數字的美也密切相關。

數論

對1-10的數字的哲學、神學和數學性質的論述構成了大部分數論著作和論文,將嚴謹的數學與宗教哲學的象徵交織在一起。

繼承希臘數字象徵主義

數字與其他實體之間,具有“形而上”的關係。比如數字7因質數的特性,在傳統數字象徵雅典娜或永恒的處女。

畢達哥拉斯主義的影響

古希臘哲學家們,如蘇格拉底、柏拉圖、亞里斯多德都受到畢達哥拉斯主義的影響,甚至有許多相關著作引用畢達哥拉斯的理論。

而近代的數秘術Numerology,如生命靈數等,也都援引了畢達哥拉斯主義的內容。

相關文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